
♥
我们的语言发展过程是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的。
起初,我们只能通过哭叫、打喷嚏、咀嚼和咳嗽来发出声音。正常情况下,尽管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学会说话,但我们却一直在聆听着而且很快就能识别出母亲的声音。
我们在儿童时期,由游戏到心理成长,都需要有正常的听力来接收声音及对声音作出反应,才能有正常的发展。
我们在孩童时期,必须倚赖听觉刺激来学习语言、音调、韵律、节奏等。所以,一旦我们听力受损不能正常地接收声音时,便容易造成语言障碍,讲话的语调也会流于简单,缺乏抑扬顿挫;另外,我们对音乐和节奏的反应也会不够灵敏。
我们在儿童时期听力受损,就会听不清楚别人讲的话,需要重复才能明白意思。老师和同学不明原因,很可能会误认为我们反应迟钝、不专心、理解能力差或智商低等。
我们在儿童时期听力受损,也可能因此变得没有自信、脾气暴燥,对人、对事都感到焦虑无助。严重听力受损者更可能会自暴自弃,甚至将自已孤立起来,避免与人接触。
对严重听力受损的儿童来说,听不到外界的声音甚至可以危及生命——路上的车辆和许多警报系统都是以声音来发出警报讯号,如果这样的孩子未能及时地接收和作出反应,后果就不堪设想!
科学研究显示,婴儿在一岁以前,能否清楚地听见周围的声音,对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。
早在说第一句话之前,婴儿已不断地在分析他们所听到的语言。从出生到五岁,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时刻,他们对语言的概念,多在这个阶段形成。
研究指出,即使是轻度听力损失,也很可能对儿童的语言和学习能力,造成不良影响,甚至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,影响心理成长和性格培养。
资料显示,不论任何程度的儿童听力损失,越早补救,儿童听力康复的成功率就越大。
因此,一旦我们发现孩子有听力受损的现象时,及早补救加上适当的听觉康复计划是孩子日后成长的重要一环。